首页 | 活动概况 | 文件通知 | 精彩影像 | 新闻报道 | 走进营地 | 交流反馈 | 在线申报
当前位置:专题首页 > 科学传播

土壤水

1.1 土壤水的来源 土壤颗粒本身几乎不含有水分,土壤里的自由水主要来自外界。

地面以上主要来源有:天上下的雨水,下雪结冰溶化后的雪水,冰山溶化的水,以及气温变化空气中水汽凝结的露水,还有就是人工灌溉水(包括人工降雨,渠道灌溉,喷灌,滴管等)。

地面以下主要来源有:河、湖、塘等侧向渗入土壤的水,地下土层、岩石裂隙层等的存储水受到压力和毛细管的作用进入土壤。但是深层地下水不易被利用。

1.2 土壤水的储存

土壤是由许许多多大小不同、形状不规则的土壤颗粒组成的。这些土壤颗粒堆积在一起,土粒与土粒之间留有各种各样形状不一的空隙,这些空隙连通起来成为通道叫做孔隙。 因此,土壤是一个多孔体。大多数孔隙都比较小,而且相互连通,连成毛细管。土壤水分大部分都储存的这些孔隙之中(图)。大裂缝常在湿润地区遇大旱后发生,可以伸进手指,我们叫裂隙。当然,植物根系在土壤里面生长,以及一些小动物在土壤里面爬行也会留下很多空腔和通道。

不同的土壤,它的孔隙大小是不一样的,沙性土壤颗粒比较粗,形成的孔隙也比较粗,能吸持住水分少,它的保水保肥性能比较差;黏性土壤颗粒比较细,形成的孔隙也比较细,它的孔隙里面吸持水分比较多,它的保水能力比较强。

土壤水与土壤颗粒接触,受到毛细管作用和分子引力的作用,也叫吸力,一方面水被保(吸)持下来,另一方面又由于吸力大小不同,水会从吸力小的地方向吸力大的地方移动。比如气温高的时候,土壤表层蒸发厉害,上面土壤的吸力就大,就会把下面的水吸上来。同样,植物根系需要吸取土壤里面的水,根系的吸力也要大于土壤的吸力,水就会被根吸走。

如果下大雨,雨量太大,或者灌溉水强度太大,土壤孔隙里已经充满了水,土壤过饱和了,孔隙无法再储存外来的水,多余的水就会从地表面上排走,形成地表径流,流到低洼的湖、塘、沟渠去了。

如果天气连续干旱,蒸发得很厉害,地下水比较深补充不上来,土壤就会干裂、结块。庄稼缺水干枯、死亡。

1.3 土壤水的作用

土壤水在农业上主要是用来供给植物生长需要。然而,土壤施肥很多都是固体肥料,结合灌水使其溶化,才能被植物吸收。又由于土壤水的移动,把这些养分输送到土壤的各个地方去。还有一些农药也是施在地里的,同样随土壤水而移动,就像我们身上的血液能够把营养输送到各个器官那样。

土壤里面还有许多生物在生长,比如一些小动物像蚯蚓、小虫等,还有大量的微生物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水分。否则,它们也会死亡。

土壤水对我们人类的生存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。土壤水分的多少,可以调节空气。南方降雨量大,土壤里面的水分也比较多,南方的气候就比较湿润;北方雨水少,西北部的雨水更少,土壤水分就少,空气比较干燥。所谓水土不服,首先就反映在人们对气候的适应情况,南方人到北方去感到气候干燥,皮肤干燥;北方人到南方来感到潮湿,不适应。

在山区,土壤水饱和以后,下大雨向下冲刷,把泥土和石头都冲下去,就形成泥石流,给山下的居民造成严重的灾害,屋毁人亡。

现在城市里面楼房、道路以及各种建筑物很多,这些水泥、柏油、塑胶把土壤掩埋了,不能渗水,地下的土壤得不到水,不利于植物的生长,也不利于调节气候。雨水都被排水沟排入河道里去了,然而由于排水管道太少或堵塞,地面水来不及排走,路面就会积水被淹了。下大雨,发大水,很不方便。

土壤里的水多了,长期被水浸泡,土质会松软,黏土会膨胀。因此,搞建筑、道路、城建工程的部门都要研究它

1.4 土壤水的污染

土壤水不管来自天上、地下还是人工降雨都应该是干净的,然而由于施肥、喷撒农药、工业排放和生活污水,以及酸雨等的影响,把许多有害的物质带入土壤里,又随着土壤水的流动,渗透到各地,以及河流里去,严重的危害到人们的饮用水安全。植物根系吸收了这些有害的物质,一是植物本身可能死亡,二是这些植物被人和动物吃了以后,会中毒、生病以致死亡。因此,土壤的安全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。

土壤被污染以后,治理是很困难的,一些污染物质在土壤里不易被分解、长期残留在土壤里,后患无穷。